YOUTUBE ICON FB ICON WC

箏人專訪 - 許菱子的音樂人生

008

許菱子,國家一級演奏家,現任香港演藝學院中樂系教授。無可否認,她是現今古箏界最具影響力的演奏家之一,然而,和許教授對談,她的生命故事,除了音樂,還是音樂,簡單而純真。


香港演藝學院的暑假,不見學生匆忙地趕著上課,也不見走廊苦練的身影。然而,在轉角之處,響起一遍又一遍工整、利索的練習聲,乍聽之下,是三、四個古箏齊奏的聲音,原來是許菱子教授正在跟演藝學院古箏專業學生補課。

許教授讓筆者也一同坐下聽課,兩個小時的課程,練習呼吸的速度和不同指法,課後,筆者不禁問,為什麼要這樣練習呢?許教授說:「多練習指法是訓練基本功,呼吸其實是音樂感的訓練。」

每一年的暑假,只要許教授留在香港,她也會替學生補課,教授笑說:「年輕的學生其實都很勤奮,但需要有人在後面推他們一把。」

這次「箏人箏事」專訪,請來許菱子教授談談那些年的音樂軼事和她的生活。

音樂路上

professorhuiyoung
(圖片來源:中國樂器圖鑒)

1. 問:為了考進上海音樂學院,每天練習多久呢?

答:十到十二個小時,表面上似乎是一種地獄式的訓練,卻樂在其中,從不知累,那時還沒有冷氣機,夏天練琴時用一把芭蕉扇子塞在後背,衣服裏面,雖然流汗而不浹背,練完琴了,琴凳後面的地上總是留下一灘汗水。

2. 問:是什麼原因可以每天堅持長時間練習?是因為經歷過文革十年的空白時期嗎?

答:是興趣!文革可能也有關係,那時人們生活簡單、思想單純,如今回想起來,對於習琴的癡迷,恰如玩電腦遊戲,具有不斷探知的心裏,整個生活浸潤在音樂和演奏的探求之中。雖然老師就是父母,隨時可以指點,但也儘量達到他們的要求,沒有半點的抗拒心理。

3. 問:練習十多小時,都練什麼呢?那時古箏應該沒有現在那麼多指法吧?

答:是啊!練習曲和樂曲都簡單,多是以曲代功,但是我媽媽很重視基礎訓練,如今我左右手交替訓練還是那時養成的習慣,印象最深的是她說當你練完左手,再換 回右手時覺得右手突然間進步了。正常的情況下左手較為笨拙,如此訓練使得右手顯得更加靈活,雙手交替訓練開發左右腦的思考力,智力是很好的途徑。訓練的『指法』是 :勾托抹托、四指分指(指序)、八度、搖指。我現在整理的一套重音慣性的練習曲是基於此基礎上發展出來的。

4. 問:那時有什麼曲目?

答:古箏曲目不多,也簡單,樂譜都是自己手抄的,《戰台風》已經是高難度曲目,好處是每首曲子都練得很扎實,都是精練。沒有更多的曲目可以泛練。

5. 問:你最初希望讀醫科,為何後來又選了音樂?

答:父母雖是演奏家和教育家,文革時音樂學院停辦十年,他們下鄉餵豬,也學中醫,在鄉下給人開藥方、針灸,治病救人,很有滿足感。加上我學習一貫很好,特別是理科,讀醫科是他們的意願,我還背過不少的中醫湯頭歌,但我真正喜歡的還是彈琴,媽媽給我上課時常很激動,說沒有見過學生像我學得那麼快,每天都能看到進步。

6. 問:文革後恢復高考,當時要考上上海音樂學院有多難?

答:是很難!文革累積十年沒有招生,錄取人數又少,1979年上音民樂系只招了七名學生,我考的武漢音樂學院和上海音樂學院都錄取了,父母認為上海發展空間大,就讓我去上海。

7. 問:在上海音樂學院學習的情況是怎樣的?

答:班裏七個同學,有的是從附中升上來的,他們的基礎的確比較好。第一學期我從《三十三板》《小拖拉機手》開始改演奏方法,孫文妍教授很嚴格,不許彈學過的曲目,當系主任帶著外賓到琴房參觀讓我表演時,我卻連一首曲子也彈不完整。頭兩年的主修成績經常是末尾的兩個之一,心裏是有些抗拒,後來才知道感恩。當時學習條件很好,兩個人擁有一間琴房,學生時代的 我單純到近乎白癡,除了文化課外,只知道埋頭練琴,方法得當之後之後潛力也開始得到發揮,記得四年級第一學期考完專業課之後,系主任胡登跳已找我談話關於留校的事,畢業音樂會自己也很滿意,結果就留校當了老師。

 

002001
許菱子教授與2012年演藝學院學生及其練箏團的情況

006
許菱子教授在用心向學生解說古箏技巧  

為人師表

8. 問:看你在教學上很著重訓練學生放鬆與呼吸,為什麼呢?

答:對啊!呼吸是音樂動人的生命和載體,演奏時氣韻貫通使得我們的身體和樂器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我在微博上寫過:用大胸懷去感受箏演奏的 點(單音)---- 線(長音)----面(旋律)----立體(音樂的層次感 空間感 );用 氣韻貫通去感受舞臺演奏的“人—琴-—觀眾 ”合一的大“氣場”。氣韻貫通、規範的訓練對提高技術、音樂表現力、表現氣質的作用幾乎是決定性的。 


9. 問:對年輕人有什麼勉勵的說話?

答:選擇的專業正是你的興趣!是很開心的一件事。人生啊事業啊並不需要什麼豪言壯語,有效地運用和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做好當下,比如在學校儘量達到老師的要求,每一次的考試都是盡力的,滿意的,這已經是你所從事專業成功的根本,基礎打好了,有了信心,以後的路會越走越寬。年輕人學習能力強,接收新事物快,花太多時間和精力在網上真是很可惜。但是不可否認愛玩是年輕人的天性,九十年代初有幾個經典遊戲我也很著迷,只是年輕人需要有自我控制能力和責任心。

005003
許菱子教授在教導初級生帶指甲及用力與放鬆的技巧


音樂以外

10. 問:你的書架上除了音樂書之外,還有很多不同的書藉,例如《本草綱目》、《李白詩選》、歷史書和散文等等,為什麼喜歡不同的中國文化呢?

答:還是興趣!歷史使人明智;醫學關乎健康。而對於一個演奏者來說,健康的體魄和明晰的思考力都很重要啊!文學修養通過閱讀慢慢滋養人的思想,再滲透到音樂之中,表現的深度、廣度、厚度和空間感不同了。如果有更多的時間來閱讀,將是一件多麼愉悅的事啊!可惜練琴佔用了我們大量的時間。現在雖然可以下載到手機聽,但是跟一頁一頁翻書閱讀感覺很是不同。

未來生活

11. 問:在不同的城市生活過,有沒有想過退休後留在什麼地方?

答:沒有想過,做好當下、感性的性格是有點問題,很少考慮未來。小時候在潮州,後來在上海生活七年,在北京十多年,又來了香港十多年,記得有次回潮洲,買東西的時候講潮州話,老闆說我像外地人,音調雖然很正,但夾雜很多書寫式的字眼,而我的國語、粵語也都不很標準,似乎沒有根了,反過來想,很好啊!哪里都可以生根。

12. 問:於未來的日子, 有甚麼想再挑戰、想更上一層樓?

答:沒有設計過,不過有兩個遊戲:(1)生命的年限;(2)箏專業演奏的年限。
通過對《易經》、《道德經》、《黃帝內經》、《呼吸的原理》…..等的一知半解的認識以及參加瑜伽班、“服氣辟穀”(斷食)班、打球等運動去體驗和觀察未 來健康和生命的長度;而箏演奏方面,比如如何形成肌肉慣性、動力定型的問題。在演藝學院多年的教學中,很深刻地體會到青少年身體處於稚嫩時期,演奏時即使 肌肉緊張也能應付得了高難的技術(雖然不能達到最好)。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此路不通了。多年來通過“松-通-慣-速-力-韻”的研究主要想是如何儘快提升 學生的技術和表現能力、並借此體驗和考察此方法對箏演奏的年齡限度的影響。就是說到了七老八十,演奏還能有多少技術的含量。這兩個遊戲是要用下半生來玩的,是個未知數。

古箏雖然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是技術的真正發展是近幾十年的是事,相對於只有三百餘年的鋼琴理論研究,古箏的演奏藝術、技術、方法的理論基礎、學理性的條 件尚不成熟,希望引起重視,應該作為一個課題來研究;還有考級或比賽,初級和中級的考生和選手很多在追求力度和顆粒性, 而忽略放鬆和貫通的基礎訓練,不可否認,短期效果很好,但是肌肉緊張一旦形成動力定型,不僅影響繼續演奏高級程度的樂曲,肌肉緊鎖嚴重甚至影響身體發育。

後記:訪問尾聲,許教授像長輩一樣勸勉筆者:「有一種說法是,比較畢業後的成就,就是看你在下班後如何運用八點至十點這段時間。如果能好好利用這兩小時,等於讀了很多大學學位。」言猶在耳,眼前的許教授除了是國家一級演奏家外,也是一位教育家。

professorhui

若果大家對本文或箏炫網站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查詢,歡迎致電箏炫查詢熱線35282708。
大家亦可電郵至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查詢。

箏炫亦歡迎大家投稿分享你的箏人箏事,詳情:http://www.hkzhengart.com/open-to-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