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 ICON FB ICON WC

箏人箏事 - 對話古箏演奏家毛丫:箏藝與日本

箏人箏事 - 對話古箏演奏家毛丫:箏藝與日本

毛丫原創器樂音樂劇《老北京胡同》
第一幕<晨夢初醒>、第四幕<適夜擷趣>
(創作時間:2017年3月)

著名古箏演奏家毛丫,曾用名李東博。從小能歌善舞的她,古箏啟蒙自箏界鼻祖曹正及邱大成教授,學生時代轉益多師,先後跟隨李萌、王中山、許菱子、李婉芬、周望教授學習,博采眾家之長,融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2002年,毛丫從中央音樂學院本科畢業並取得學士學位後,抱著對音樂的執著追求,毅然前往日本修讀音樂學(中日箏樂比較研究方向),成功考取了東京藝術大學音樂研究生院,五年內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音樂學碩、博課程,順利留校任教。十多年來,除了以教師身份在日本傳播中國古箏、古琴藝術之外,毛丫還活躍於世界舞臺上,為傳播中國優秀傳統音樂文化而奔忙。本期《中國民樂》雜誌專訪毛丫女士,圍繞箏藝與日本,請她為我們作了多維度的解讀。

MaoYa1

記者:當下中國古箏發展態勢如火如荼,有一大批像您這樣的箏家致力於在海外傳播古箏藝術。日本的情況比較特殊,箏自唐朝傳入日本以後,日本形成了自己的箏文化,首先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日本箏藝的發展概況。

毛丫:作為日本的民族樂器,日本政府對於箏(koto)的支援力度相當大,無論是制度保障還是資金扶持都非常到位。政府一直要求中小學教育階段學生必須學習一種民族樂器。在日本人的觀念中,箏就像是和服一樣的存在,每到新年(元旦),當地大街小巷幾乎都可以聽到播放箏、三味線,以及尺八的音樂,由此也能管窺一斑地體會到箏在日本民眾中的親和力了。

但是日本箏發展的後繼力量不足。這是由於日本的文化傳承理念以及由此形成的閉塞的傳承體制導致的。日本是絲綢之路的終點,島國自然環境造成國民對既有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意識非常強烈。日本箏主要有兩大"流"——生田流和山田流兩大流派,"流"下分"派","派"下分"會",往下繼續分支脈,音樂整體表現意識方面非常注重傳統,不同流派箏藝的傳承極其嚴謹,"百分之百"原樣傳承,一點都不能變樣。

首先,演奏、教學方面都是以傳統十三弦箏樂為主。大學只開設傳統箏(十三弦)課程,當代作曲家創作的作品也主要是為傳統箏而作;在我所在的東京藝大,兩大流派的學生在樓道裡碰到幾乎不會打招呼,改革後的二十弦、三十弦等箏,在學校連放置都不允許,杜絕任何融合的可能。演出方面,同一場音樂會原則上不會有兩個流派同時出現。樂器方面,生產方不被允許與演奏者有直接接觸,而介於製作者與演奏者之間的銷售商又與傳承流派捆綁,一家銷售商只固定給某個流派的幾位老師提供箏。總的來說,整個傳承體系形成了閉合鏈條。當然,這並反閘派之爭,純粹是為了保持音樂傳承的"純正性"。

我一度也很好奇,現在資訊這麼發達,難道學生們就不想瞭解、不會接觸現代的技藝嗎?東京藝大學生給我的回復是,現代派的演奏技藝都是建立在傳統音樂基礎之上的,大學是純粹學習傳統箏學最好的環境和不可複製的機會,目前他們要做的事情是集中精力將傳統的東西學深、學透。應該說,這種觀念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MaoYa2

記者:這種嚴謹的傳承體系之下,日本箏藝在教育、理論研究方面有哪些特點?

毛丫:我想起我剛到東京藝大讀研究生的時候,研究生院的日本同學不僅知識面廣,還很有深度,他們對於箏文化乃至世界音樂的理解都是我難以望其項背的,突然之間,就感覺到了自己和別人的懸殊之大。這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了日本的音樂教育理念,很注重理論研究能力的培養。日本箏藝理論的研究體系相對很完善,很多著作、資料可作參考、學習。所以我到日本瞭解這些以後,深深體會到了什麼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世界之寬廣。也只有當我們走出去看,意識到自己和這個世界的差距的時候,我們才知道自己的努力還遠遠不夠。

MaoYa3

記者:相對於中國古箏,日本箏在舞臺演出、樂器方面有哪些特點?

毛丫:日本箏與中國箏的差異非常大。日本箏樂是附屬於三味線音樂的,以重奏或者說為歌曲伴奏為主體,獨奏只是它的附屬演奏形式。箏專業入學考試必考三味線,如果不會彈三味線,那麼就沒有報考資格,不能稱之為箏演奏人員。包括箏在內的所有民族樂器演奏要求必須身著傳統服裝,身體儘量保持不動。他們認為外在的身體表現會影響音樂本身的美,當然這裡面有它形成的歷史的原因,可以再作深入的探討。

日本民族樂器主要是在三百到五百人的中小型音樂廳演出,追求自然的音響。在同樣的音響條件下,日本箏聲音穿透力明顯比中國古箏強很多,日本箏從第一排到最後一排,音色音量基本不變,但是我們的箏聲傳播到中間,音色音量直線下降。通過調查、分析研究日本箏的製作工藝,我瞭解到,其中一大決定性因素在於日本箏使用的木材硬度好。同樣以桐木制箏,日本的桐材至少不低於40年生長期,上好的木材是80年,木材的硬度、密度直接影響了聲音的傳導速度。第二,日本箏採用"整木刳制"工藝,長180~210公分,基本全部是"裸木",不加任何修飾、裝飾,維持箏體原木的振動頻率,追求自然素樸。

MaoYa4

記者:中國古箏目前在日本的發展處於怎樣的狀態?

毛丫:說實話,影響力不大,發展形勢也並不好。相較于歐美等國家,中國古箏在日本更難推廣,這與日本的民族性有關。作為島國,在日本文化心理中,當本土擁有與他國很接近的樂器和文化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反應是"拒絕",本能地懼怕外來"物種"侵佔本土同類文化的生存空間,以及其中取而代之的潛在危險,這樣一種抵觸心理嚴重限制了中國箏藝在日本的發展。反過來講,中國二胡之所以在日本有市場、受歡迎,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日本民族樂器中沒有與二胡音色接近的樂器。

以上談到的是本質的原因,還存在諸多外部因素。中國箏人本身做的工作還不夠。過去二三十年間,有很多中國箏人到日本發展,但是普遍缺乏將中國古箏推入日本主流音樂舞臺的魄力和眼光,活動的範圍較狹窄;另外,受地理條件的限制,中國箏人長期接觸不到現代箏藝動向,容易與國內古箏藝術發展脫節。另一方面,發展理念上過於迎合日本觀眾的興趣愛好,有一種令人擔憂的現象是現在中國古箏以演奏日本歌曲為主,這樣,不僅無法展現中國古箏最出彩的一面,反而減弱了中國古箏的表現力。

《夜深沉》(古箏與和太鼓)

古箏:毛丫  和太鼓:糸原昌史

MaoYa5

記者:您認為中國古箏在日本發展的空間有多大,存在哪些阻礙,應當如何推動中國箏藝在海外的發展?

毛丫:我們都希望讓日本人認識中國古箏,瞭解中國文化,現在時代越來越發達,越來越多中國箏人也開始有意識尋求突破,與時代接軌,學習新的知識,近些年也有越來越多年輕演奏家到日本發展。但是總體來說,在日本發展古箏文化是一條非常艱難的道路,古箏要滲透進入日本普通百姓當中,將是一個相當緩慢而漫長的過程。

評價一種樂器在海外的發展好不好,這不僅僅是一個學習基數的問題,也是一個學習品質的問題。中國古箏在日本的發展中有一點還是比較可觀的,雖然日本學習中國古箏的人數遠遠不及美國等國家多,但是整體演奏品質還不錯。品質的一個評價因素是我們能否進入當地主流音樂舞臺,融入當地社會。另一個評價因素是音樂會是否賣票。這兩項也標誌當地社會對我們的文化的認同與否。

我們要堅持走深入主流的道路,深入主流也要有策略,有膽識。我不主張在國外演出,單純以中國傳統曲目為主,或是刻意迎合當地觀眾的欣賞口味。如果我們總是演奏單一的曲目,無形中會讓聽眾誤解,認為中國民族樂器的發展依然停留在這個階段。實際上,我們千萬不能低估別人的欣賞水準,觀眾也期待我們呈現新的東西。就我個人來說,我主張以舞臺效果來選擇演出樂曲,以現代新創作的曲目為主,中間穿插一兩首古典樂曲。在文化交流當中,尊重、理解對方,展示中國傳統特色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迎合為主,而應將古箏這一樂器目前的發展現狀原原本本、全面正確地傳達、呈現給觀眾,這樣才能真正達到交流的意義,傳播的目標。

毛丫致力於以創新的思維傳承發展中國箏藝,目前她正忙於轉調箏的研製,嘗試器樂音樂劇的創作,探索用純器樂講故事。她還受邀於今年十月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擔任研究員,人生新的起點,新的舞臺,新的挑戰,毛丫將以東京作為連接點,面向東西方,和她的同仁們致力開拓海外主流音樂舞臺,讓世界暢響中國聲音。

 

轉載來源:

https://mp.weixin.qq.com/s/xJSUmr7amkAgbIW5eRTgbA

----------------------------------------------------------------------------

若果大家對本文或箏炫網站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查詢,歡迎致電箏炫查詢熱線35282708。
大家亦可電郵至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查詢。

想隨時隨地知道更快更新的古箏消息,請加入箏炫Facebook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