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 ICON FB ICON WC

箏壇快訊 - 南音戲棚搭建技藝等 獲薦非遺10項代表作

icho001

食盆菜、飲「絲襪奶茶」既能滿足口腹之欲,更能體驗本地鄉土情。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諮詢委員會推薦10個本地文化項目,包括食盆(盆菜)、港式奶茶製作技藝和南音,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代表作名錄),即日起至5月11日諮詢公眾。諮詢報告會提交政府,預計當局今年中公布結果。

icho002icho004

推薦項目包括南音、宗族春秋二祭、香港天后誕、中秋節薄扶林舞火龍、正一道士(即道教俗稱喃嘸先生)傳統、食盆、港式奶茶製作技藝、紮作技藝、香港中式長衫和裙褂製作技藝以及戲棚搭建技藝。

其中體現傳統「隨建隨拆」建築智慧的戲棚搭建技藝,師傅以竹、杉紮作戲棚的樑柱和框架,再加鋅鐵片為遮蓋,常見於地方盂蘭勝會和太平清醮。搭建戲棚45年、今年60歲的嚴順利師傅,曾花數個月為錦田打醮搭建可容納數千人的戲棚,他指現時較難尋找繼承人,不少年輕人寧願選擇加入地盤,惟地盤和戲棚紮作原理不同,後者講求力學和藝術感,他希望有人能承傳。

icho005

愛好南音,即以廣府話配以古箏、椰胡等伴奏以說唱故事的梁凱莉、陳子晉、何耿明和余少華稱,南音是現時粵語流行曲始祖。他們指昔日演唱者多是遊走四方的失明藝人,身份有如現時的「唱作人」,會邊唱邊即興加入新鮮見聞,聽曲有如「聽新聞」一般。惟本地電台自七十年代也不再播放南音,他們希望南音文化可再受重視。

非遺諮詢委員會主席鄭培凱形容10個推薦項目為「我們自己的東西」,能反映地道文化,亦可視為維繫社區關係和香港鄉土情的象徵。鄭稱無奈「我們本地人都應該知道(它們),但在文獻記載很少」,冀納入代表作名錄使它們繼續承存,「不該讓它們消失掉」。

另外,現時粵劇、大坑舞火龍和長洲太平清醮等10個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將自動納入該代表作名錄中。非遺辦事處總監何詠思指當局日後會為所有納入代表作名錄的項目,作公眾和學校宣傳和教育,並為它們尋找繼承人承傳工藝。

icho003

代表作名錄建議項目、有關詳情和意見表,已上載非遺辦事處網頁(www.lcsd.gov.hk/ICHO)。市民可於五月十一日或之前將填妥的意見表,以電郵(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郵遞(新界荃灣古屋里二號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或傳真(二一八○ 八二二二)提出意見或提供資料。

文章轉自- 東方日報 (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70212/bkn-20170212160131591-0212_00822_001.html)

資料來源: 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非遺辦事處)
----------------------------------------------------------------------------

若果大家對本文或箏炫網站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查詢,歡迎致電箏炫查詢熱線35282708。
大家亦可電郵至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查詢。

想隨時隨地知道更快更新的古箏消息,請加入箏炫Facebook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