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聲影墨色 (古箏與黑白山水菲林攝影)
通過箏樂與黑白山水菲林攝影照片的融合,以多媒體的方式讓舊物呈現出新的生命力,展現東方文化返璞歸真、氣韻生動、簡約留白、源遠流長的意境,以及藝術家對傳統技藝的堅持、傳承、創新和發展。
第二集:嚮往 (古箏與園林藝術)
作品以古箏雅靜的音樂為主線,畫面由古代文人畫作為開始,通過撫琴、品茗、聞香等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帶領觀眾穿越時空,漸漸步入實景,讓觀眾彷彿漫步自然山水的園林畫卷之中,展現箏樂與園林藝術的柔和古樸韻味。
第一集:萌芽 (古箏與陶藝)
「萌芽」由「愛蓮・說」陶器取得靈感而寫成的原創古箏作品,通過古箏純淨的音色和韻律,營造出如水般澄澈空靈的意境。
第十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古箏)最終成績結果
第十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 古箏比賽 直播連結
10月16日,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音樂家協會主辦,成都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十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在成都隆重開幕。
第十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主體活動及賽事一覽表
第十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決賽入圍名單
【音樂筆記】古瑟對琴、箏樂器發展的影響有多少?
中國傳統的琴瑟類樂器,以七弦琴為代表,包括琴、瑟、箏等樂器。這類樂器都有一個長方形木箱作為琴身,張以琴弦,平放著彈奏。其中瑟是中國最古老的彈弦樂器,早在春秋時代就已高度發展並廣泛流行,這些在學界的著述中已有論及。但瑟對以後琴、箏等樂器的發展,曾起到過至關重要的作用,成為平置演奏彈弦樂器發展之權輿,這個論題卻完全不曾有人涉及。本文擬就古瑟藝術對琴箏發展之影響做一簡要論述,以就正於學界同仁。